一、引言
液液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其基于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这一技术因其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在样品前处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提取以及有机溶剂的浓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型自动液液萃取装置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萃取效率和安全性。
二、工作原理
液液萃取装置进行萃取的过程主要基于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这一过程基于物理变化,即化合物在两种溶剂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液液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分配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下,当化合物与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该化合物在两液层中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定值。
分配萃取分配萃取是液液萃取中最常见的原理。目标化合物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会选择性地从一个溶剂转移到另一个溶剂中。例如,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的有机物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从而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共沸萃取共沸萃取利用不同溶剂之间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和蒸馏的方法将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这种原理在液液萃取装置中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采用。共沸萃取主要适用于那些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强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萃取离子交换萃取利用不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离子交换剂将目标化合物从一个溶液转移到另一个溶液中。这种原理在液液萃取中较为特殊,通常用于处理含有离子的溶液。离子交换萃取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等。
三、装置结构及特点
自动液液萃取装置通常由控制器、萃取槽、搅拌器、分相传感器及电磁阀等组成。其结构复杂且智能化程度高,以下是各部分的具体说明: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液液萃取装置的核心部件,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具备7寸触控屏,能够实现自动加注试剂、自动萃取、自动排气、自动清洗和自动排废等全智能化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屏方便地设置萃取参数,并实时监控萃取过程。
萃取槽萃取槽通常由上部萃取槽和下部萃取槽组成,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后,内部形成一个用于盛装待萃取溶液的空腔。上部萃取槽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排气口和搅拌器入口,顶部设置有进液口;下部萃取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入口,出液管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分相传感器、电磁阀。萃取槽的材质通常采用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或玻璃,以确保萃取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搅拌器搅拌器位于萃取槽内,通过搅拌叶片的旋转,使萃取剂与被萃取液充分混合,加速溶质在两种溶剂之间的转移。搅拌器的转速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萃取条件的需求。
分相传感器分相传感器用于检测萃取液中两种溶剂的分相情况,通常采用光纤探针或铜电极。当萃取液中的两种溶剂分开时,分相传感器会发出信号,通知控制器关闭萃取过程。分相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萃取效率至关重要。
电磁阀电磁阀位于出液管上,用于控制萃取液的流出。当分相传感器检测到两种溶剂分开时,电磁阀会自动打开,允许下层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电磁阀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四、操作指南
自动液液萃取装置的使用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萃取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萃取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指南:
准备工作在使用自动液液萃取装置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将仪器放置在牢固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放置平稳。使用环境应清洁干燥,并保持通风良好。
根据分液漏斗容量大小调节好夹具的高度,并将固定螺钉拧紧。使用时应两边对称放置。
检查各个螺丝是否拧紧,确保仪器安装牢固。
检查电源线和插座,确保电源符合仪器要求(通常为220V,50Hz),并采用带有安全接地的三孔插座。
准备好所需的萃取剂、被萃取液和干燥剂等试剂,并放置于要求的位置。
振荡角度调节振荡角度是影响萃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振荡架两端螺钉拧松后,通过同时移动调节振荡角度,调节完毕后必须将螺钉拧紧。振荡角度的调节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常建议在30°~45°之间。
试剂加入将萃取瓶放在仪器支板的孔上,并将液液柱插入对应的萃取瓶中。连接导气管,确保排气顺畅。向萃取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样和萃取剂。水样和萃取剂的比例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通常萃取剂的体积为被萃取液体积的1/3左右。确保水样和萃取剂充分混合,以便进行萃取。
设置参数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起。点击触控屏上的“设置”按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根据需要设置振荡速度、定时时间等参数。设定完毕后点击“运行”按钮,仪器开始运行。如需停止运行,可以点击“停止”按钮。
萃取过程萃取过程中,装置会利用气压将水样和萃取剂充分结合,并在反应瓶中进行封闭内循环震荡。震荡有助于加速溶质在两种溶剂之间的转移,从而提高萃取效率。萃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和萃取液的分层情况。当萃取达到一定程度时(通常通过观察分相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关闭萃取装置,等待液体分层。
液体分层与放液分层后,拧开放液阀,将萃取液放出。萃取液中含有目标化合物,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放液时应注意控制放液速度,避免液体溅出或混入杂质。若萃取剂的比重大于被萃取液的比重,则下层液体为萃取剂层;若萃取剂的比重小于被萃取液的比重,则上层液体为萃取剂层。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放液方式。
萃取液干燥与纯化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后,加入过量的干燥剂进行干燥处理。常用的干燥剂包括无水硫酸钠、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后的萃取液可以通过蒸馏、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以得到纯净的目标化合物。纯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避免化合物分解或变质。
仪器清洗与保养萃取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仪器并进行保养。使用特制的玻璃喷洒式清洗塞和定压散射式广角清洗技术全面覆盖整个分液漏斗内壁,双通道自动吸入洗涤剂或纯水进行自动冲洗。清洗后的废液通过可推拉的废液收集槽排入到主机内的废水箱中。废液箱设有液位装置,到达预设水位后自动启动废液排放程序,经由活性炭过滤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后统一排废。清洗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拔掉电源线,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备用。
五、注意事项
在使用自动液液萃取装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仪器稳定性使用前请空载试机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仪器安装牢固且运行稳定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避免松动或脱落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试剂选择与处理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是实现高效萃取的关键。应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溶解度和分配系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萃取剂与目标化合物之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差异且互不相溶。同时,应注意萃取剂的纯度和稳定性,避免杂质对萃取结果的影响。萃取剂在使用前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干燥、除氧等。
操作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进行高压、高温等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实验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和萃取液的分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安全防护萃取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气和废液,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处理。例如,使用带有活性炭过滤器的排废系统对废气进行处理;将废液收集后送往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操作参数和实验结果,包括萃取剂的种类和用量、振荡速度和时间、分层情况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萃取效率和目标化合物的纯度等关键指标,为后续的实验优化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